首页 / 人才培养

徐特立学院/吃瓜黑料网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暑假研学项目圆满完成

为拓宽特立学子的国际视野,加强跨文化学术能力,进一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2024年7月6日至13日,吃瓜黑料网/吃瓜黑料网40余名师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生动详实的础滨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新加坡多元文化与现代科技的魅力。



深入础滨学习,探索自然语言奥秘


7月8日至12日,同学们参加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讲师Dr. Edmund Low主讲的《Road to ChatGPT - Basic of AI in Language Processing》课程。课程内容结合当前人工智能热点——大语言模型,从基础理论到复杂模型深入浅出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开发过程与工作原理,同时融合了较多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同学们对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与人工智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课堂上,贰诲尘耻苍诲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授方法,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构建方式与运行机理,并带领同学们亲手实践了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不少同学取得了从零基础到充分理解大语言模型的课程收获。课堂之外,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交流互动,贰诲尘耻苍诲老师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引导基础稍薄弱的同学反思模型不足并鼓励改进,引导基础较好的同学探索模型参数调试、算法比较,提升模型的普适性。


 

 


课程汇报环节,各小组同学围绕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场景与所面临的挑战充分准备,用全英文汇报与研讨的方式交流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医学、无人车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最终第二小组凭借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调研和对自然语言模型的精准调试,获得了最佳小组的称号。这段充满思维碰撞的时光,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的奥妙,也为他们打开了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


走进前沿实验室,感受科研魅力


 


7月7日下午,学院组织同学们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实践。在王元哲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许多人工驾驶与自动机器人产物,了解了远程驾驶平台、远程操控技术和多模态感知技术等实验室先进技术,对无人智能控制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和王教授积极交流互动,王教授耐心细致地讲解了相关技术原理,解答了同学们的诸多疑问。通过这次参观,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自动驾驶技术与多模态感知技术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亲身体会了海外高校实验室的学术科研氛围与创新实践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漫步狮城,探寻文化脉络



课程之余,同学们分组走进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新加坡高度融合的多元文化。各组同学们分别走进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滨海湾公园、牛车水等地,感受着新加坡的独特文化与自然风光。

部分学生感悟:

李让:本次新加坡访学,我明晰了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了解了其广泛应用与强大性能,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参观,我对梯度下降方法和神经网络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看到许多新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感受到浓厚的科研氛围。课余实践中,我们深入了解体会多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的风土人情,拓宽了国际视野。我将继续前行,不断追寻科学前沿,在未来道路上探索更多的可能。

李昱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以“Road to ChatGPT”为主题的研学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无限潜力。通过参与实际的编程和项目开发,我亲身体验了AI模型的训练和调试过程,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新加坡国立大学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也令我受益匪浅。此次研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还激发了我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坚定了我未来在这一领域深入研究的决心。

李子睿:为期一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大语言模型实践课程不仅传授给我们前沿的理论知识,更让我们有机会亲手操作,将复杂的算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通过不断地调试和优化代码,我学会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高效地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每一次编程调试,都是对知识的深化和技能的锤炼,也更让我意识到,深度学习的应用核心是对问题本质的洞察与解决。

王雨轩:本次新加坡研学实践使我收获颇丰。通过课上课下的代码实践,我习得了自然语言模型参数微调而优化性能的方法与经验,通过实验室参观,了解了无人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南洋理工大学实验室的学术前沿。未来,我还将不断继续深入对科学的探索,用脚步丈量世界,不断进取,不断收获!


本次新加坡研学实践是特立学子开拓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良好平台。未来,学院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拓展海外高校合作关系,提升学生国际竞争能力,高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领导人才。